伴随着家长接受度、付费转化率的提高,一个“等风来”的领域正在成长。
36 氪独家获悉,专注少儿编程的编程猫已经获得 2000 万元 A 轮融资,投资方暂时不做透露,在此之前,编程猫曾经获得傅盛个人的种子轮融资,以及紫牛的天使轮融资,融资总金额 2805 万元。编程猫的创始人李天驰表示,此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开发新课程,优化教学体验,但不会做大规模市场投入。
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前,STEAM 的概念已经在欧美市场相对成熟,培生、高通、乐高等巨头公司也在这个领域有所布局,大部分产品都以编程机器人为主。但编程猫主要以游戏化教学为切口,教 7-13 岁儿童可视化编程。李天驰透露,编程猫目前有注册用户 13 万,从今年 10 月正式开始收费后,有累计 2 万的付费用户,客单价在 100 元左右。
在课程方面,编程猫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横向扩展,把学科内容加入到编程模块中。比如帮助小学生通过编程了解数学中“坐标”的概念、通过物理引擎理解“摩擦”、“向量”、“质量”的概念等等。李天驰表示,编程猫甚至尝试通过编程帮助学生理解博弈论和量子物理,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在经过图形化处理后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。
除了编程猫,36 氪最近介绍过的傲梦也在把编程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,希望从逻辑思维培养的角度帮助学生升学。在这方面,编程猫向 36 氪表示,如果站在很前沿的地方回看教育,很多学科都面临知识点和应用场景的变化,这可能会影响下一代教育。从天使轮融资后,公司的内容团队有很大扩充,邀请了很多博士后来做教研,希望把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知识做跨学科打通,把抽象化的知识变具象。
李天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,如果学生对星星的移动感兴趣,他们就可以编程猫里简单的模块搭建出一个模型,同时理解兴趣知识和学科知识,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找到天体运行的规律。再比如在切水果这样的游戏中,学生为了解决西瓜是怎么掉下来的问题,就会自己理解物理中“加速度”的概念。他表示,编程猫想做的事情,就是在孩子最后创造力的小学阶段,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。
自从多年前 Scratch 语言被 MIT Media Lab 开发出来后,这项编程技术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,国内已经有不少培训班和学校将其列为兴趣课程之一,最早的一批团队包括 36 氪曾经介绍过的阿尔法营,以及正处于天使轮阶段的编程边玩。但是目前国内 STEAM 教育市场处于早期、也比较分散,图形化编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图谱和能力体系。港粤资本曾表示,这类模式的底层技术都比较类似,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是项目的先发优势和整合改进能力。
从赛道来看,这个细分领域的项目分为线上线下两种,内容也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各有侧重。李天驰表示,学生在编程猫的学习是一个创作的过程,因为产品分为工具、内容和社区三条线,学生在编程猫的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创作的过程,比如从小说拓展到漫画,再由漫画发展到编程。加上课程品类在英语、数学、物理上的增加,编程猫的横向拓展性比较明显。加上社区天然的传播属性,线上的获客速度较快,但客单价较低。对比不久前 36 氪介绍的傲梦,大部分课程集中在线下,课程难度也从 Scratch 开始逐级递增,最终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思维能力,这种模式客单价较高,但是扩张速度较慢。
关于少儿编程的市场规模有很多不同的计算模型,但是李天驰表示,这个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标少儿英语培训市场,如果对标美国,可视化编程的发展方向将更多地走进基础教育领域。但是现在看来,STEAM 教育还处于非刚需的阶段,伴随着家长接受度、付费转化率的提高,少儿编程正在“等风来”。